文博奋斗者正青春 | 哈萨娜:做好文物保护基层基础工作的基石


发布时间:2022/6/9 22:35:51     浏览次数:

“我做的都是‘辅助性’工作,只是尽力做好而已。”谈起自己的工作,哈萨娜总是谦虚腼腆地说。

哈萨娜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文物保护中心工作,2014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大城市的机会,回到了阿拉善。在同事眼里,28岁的哈萨娜总能踏踏实实地把细小琐碎的事情做到极致,总是那么可靠。

阿拉善左旗地广人稀,全旗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沙漠、戈壁、草原上散落着393处遗址遗迹,如石器时代的石器打击制作场,反映远古游牧生活的岩画群,体量较大的汉代至西夏、明代的长城。

为了弥补文物保护力量的不足,2015年,阿拉善左旗因地制宜创新保护模式,成立了“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牧民以流动的形式直接参与393处文物点的巡查守护。哈萨娜主动加入,是44名队员中仅有的几名女队员之一。野外巡查不容易,对女队员来说更不容易。

哈萨娜负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至西夏长城——大敖包烽火台、小敖包烽火台,阿拉善王府博物馆的巡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每月两次巡查。巡查日志记录了烽火台的位置和情况,照片留下了烽火台历经沧桑的容貌,也记录了哈萨娜巡查的脚步。在她的守护下,烽火台安然无恙。

是文物保护员,也是文物保护宣传员。

哈萨娜走到哪里,文物保护宣传就做到哪里。向熟悉的牧民,路过的外地人,介绍烽火台历史,保护文物的意义,破坏文物的后果,“拉家常式”的宣传,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哈萨娜和“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队员们,像一峰峰坚韧不拔的骆驼,跋涉在苍茫的大漠戈壁上,凭着一腔对文物保护的执着热爱、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践行着守护文物安全的庄严承诺。




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


2021年6月,“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获得2021年度“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荣誉称号。哈萨娜代表阿拉善左旗44名驼峰保护队员登上了领奖台。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作为基层工作者,哈萨娜还承担着阿拉善左旗文物保护中心工作动态信息管理报送、考古、文保、人事等事务。

推动完成黑城遗址、大同城遗址、巴丹吉林庙、定远营三期(古民居)、额旗土尔扈特王府和阿左旗乌兰布拉格障等保护修缮工程、三防工程和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积极参加阿拉善古驼道调查,野外驱车行驶3546公里,走过5条古驼道之路,调查73个文物点。完善全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建设。做好消防安全大检查、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
基层工作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哈萨娜所做的工作,是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谈到做好每项工作的秘诀,“其实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保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哈萨娜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回忆青春时才是无悔的。”

六月的草原,天气开始热了起来,哈萨娜又踏上文物巡查的路。她默默奉献的汗水经由风沙的磨砺,岁月的沉淀,终将凝练成戈壁上晶莹的红玛瑙,为这片土地增色添彩。


转自: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