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昌: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守护中华历史文脉
1982年入伍,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的吉光昌是一位真正的“老兵”。2019年接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物保护工作后,仍然时刻以军人标准来要求自己,寸步不让、兢兢业业地守护文物安全。
吉光昌(左)与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局长杨新良(中)一起研究为企业办理文物考古手续,为企业服好务。(受访者供图)
“我生在临淄长在临淄,小时候经常在古遗址附近玩耍,聆听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齐文化故事,渐渐养成了敬畏历史的意识。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现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这或许是工作的巧合但更是部队工作的一种延续,在部队是保家卫国,到地方是保护文物,守护中华历史文脉。”谈到工作的转变,现任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党组成员的吉光昌如是说。
山东临淄是齐国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文物遗存众多,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文物遗存和古墓葬密集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临淄东邻青州市,南接淄川区、青州市,西连张店区、桓台县,北靠博兴县、广饶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临淄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相对分散在野外,在文物保护和管理上相对压力大、难度高。”吉光昌介绍。
敢打硬仗,不怕困难是吉光昌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2019年7月,吉光昌刚刚接手文物保护工作,还不到20天,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面前,就是限期整改处理临淄墓群的7座古墓周边建筑覆土问题。在整改工作推进会上,不服输的军人精神,让他立下军令状,“7天时间完成整改!”
7月正是雨季,为不影响进度,他积极协调环保、住建等部门,在整改现场指挥“作战”,机械设备24小时连轴运转,现场人员轮流“作战”,不到6天时间就完成了近8万立方米的覆土清理任务,7座古墓周边因建筑覆土问题圆满解决。
为打牢守护文物安全的基础,吉光昌与全局上下拧成一股绳,克服人手少、压力大的局面,积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按照“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用两个月的时间对辖区412处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立档案,树立了保护标志碑,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设置了护栏,安排专人管理。
文物安全是红线也是底线,在守护文物安全上,这名“老兵”总是寸步不让。
在工作中,吉光昌曾经遇到受经济利益驱使的企业或者一些不讲理、说粗话的施工领队,他们往往置文物安全于不顾。面对这些情况,他总是寸步不让,敢于直面斗争,现场讲解文物保护法,依法依规处理。自2021年年初以来,对7家违法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拆除文物保护地带违建5起,有力地保护了文物安全。
吉光昌回忆道,2020年底,在临淄区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时,有一户菜农的蔬菜大棚占压了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按规定是要拆除的,但在拆除过程中,困难重重,菜农多次取闹,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通过给菜农讲解文物保护有关条款、文物保护重要性等一系列工作,最终菜农自愿将大棚拆除。
“在处理过程中,我也理解菜农的苦衷,毕竟蔬菜大棚是菜农的生活来源之一,但触及了文物安全的红线就必须依法制止,在感情亲情与法律之间,法律永远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吉光昌坚定地说。
吉光昌还向记者讲述了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2021年10月,一家企业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在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执法人员要求这家企业停止施工并办理相关手续,但施工人员不配合,并说:“你们不叫我们改建厂房,我们的百余职工没饭吃,你们养着我们啊。”
面对这种情况,吉光昌冷静处理,待项目负责人稍微消气之后,他站在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角度,耐心做通他们的工作。之后,又主动帮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协调加快文物调查勘探工作进度,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经过这些事后,吉光昌深刻地认识到,“从根本和长远上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所以,现在在加强文物执法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从制度制定、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在反复征求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临淄区人民政府于2020年2月印发了《临淄区文物保护单位规范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文物安全网格管理制度》《巡逻检查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制定《文物消防应急预案》《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出台《临淄区考古工地管理办法》《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流程》《考古工地出土文物管理办法》《文物库房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依靠规章制度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在吉光昌的带领下,临淄区全面落实“考古前置”制度。优化考古审批流程,简化申请材料,审核后当日上报,并与省、市密切联系、跟踪进度,从区内申请到省里批复实现了全链条服务。据统计,2021年以来,受理申报考古申请186个,较2020年全年增长10倍,共完成勘探项目110个,完成勘探面积520余万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13倍。同步对11个发掘项目实施监管,完毕发掘项目7个,发掘面积达26万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5倍。
针对临淄区文物保护单位多又分散的实际情况,吉光昌积极想办法争取上级和地方政府资金,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区域实施天网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管理。同时,临淄区创新实施文物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为215个有文保单位的村(社区)配备了257名文保员、9名专职巡查队员,每天两次对412处文物保护点进行全天候巡查。
工作中,吉光昌还十分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始终坚持与相关部门联合在临淄区开展文物保护宣传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家庭、景区、车站、网络等“十进”活动,并通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律“赶大集”、文物保护专题讲座等形式,做到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说到文物工作,吉光昌总是很自豪,他说,“现在是个好时代,近年来,临淄区文物保护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视,先后调整了文保委员会,统筹全区文物事业发展,在全省率先成立区政府序列行政局,下设编制16人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文保中心,调整综合素质强的执法人员设立文物执法中队,并选优组建32人昼夜文保巡查队伍,成立临淄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规范壮大近100人的考古专业队伍,文物事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文物保护无小事,任何违法违规都是坚决不允许的,这是一个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吉光昌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一原则,做好文物保护。
转自: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