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迁精神” 听党指挥跟党走


发布时间:2020/6/16 0:00:00     浏览次数:

  4月22日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高光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下午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谈起教授们两年前给他的一封来信,“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习近平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交大师生们一片欢腾,许多人一夜未眠,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看了一遍又一遍,将总书记的鼓舞激励转换为拼搏奋进的澎湃动力。

经历20世纪50年代交大西迁的部分师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园内(新华社记者王晓凯2015年11月19日摄)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里,一张粉色的乘车证极其别致,乘车证上面印着书本、墨水瓶、一列正在行进的火车,还赫然印着一行字“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正是这张乘车证开启了交大西迁的征程。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举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1955年5月25日,时任交通大学校长的彭康向师生们公布了西迁的决定。
  1956年夏天,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6000多人手持乘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
  如今,当年的青春年少,转眼已到耄耋之年。
  “我是乘坐第一趟‘交大支援大西北专列’从上海来到西安的,火车就停在交大后门的徐家汇车站。”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迁校时任马列教研室教师80多岁的卢烈英说,“1956年8月10日那天,车站锣鼓喧天、彩旗飘扬,要登车的师生员工和家属有上千人,送行的也有几百人。”
  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来。迁校,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其背后凝聚着交大人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
  许多老教师义无反顾地卖掉了上海的房产,携妻负子来到西安,有的老教师身患糖尿病,一边打着胰岛素一边身先士卒搞实验。教授带头西迁,学子踊跃随行,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
  一代代交大人用激情、热血和青春芳华,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战略布局调整的成功范例。
  64年里,交大人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创造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30多项获国家“三大奖”,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他们又开启了西迁后的再次创业——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在大西北创造未来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创新实体,打造一个最具典范的“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智慧学镇”,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源源不竭的创新源泉。

  西安交通大学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5万余名,其中留在西部地区建功立业的学生超过40%,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交大人更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所高校参与,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高校和学术机构间在教育、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如今,交大人满怀在祖国西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定信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豪情,开拓前行。

爱国奋斗再立新功

  交大西迁博物馆内悬挂着两幅老照片。照片摄于1955年5月10日,一幅是彭康校长与5位教授身着朴素便装,行走在西安城外成熟在望的麦田中;另一幅是大家驻足田垄,面朝广袤的黄土地,擘画学校的未来。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四季风姿绰约,春绿樱粉、夏长蝉鸣、秋凉梧桐、冬深雪漫。
  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信中说:“多年来在西北的奋斗,我们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
  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字的“西迁精神”已深深厚植于百年交大的血脉之中。
  2020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4月23日凌晨两点,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给很多人发了一条微信:“想到学校巨大的历史作为,就想到今天我们的巨大责任。任何作为和业绩都是拼搏奋斗而来,今天,是新起点,我们好好规划并好好实践,抓住每一个机遇,创造每一个成果,让我们的交大在你我的手中,再创新的巨大作为。”
  在这个不眠夜中,交大的每一位党委常委都数十次地反复研读总书记重要讲话,每一次的学习都升华新的认识、启发新的智慧、激发新的动力。
  4月23日清晨,交大主楼第二会议室已开始了一场内涵丰富的西安交大党委常委扩大会。
  “我看到师生们通过网络纷纷抒发自豪的心情。今天我们开会,就是要强学习、深研究、抓落实,研究我们怎么学、怎么想、怎么做,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张迈曾再次回味总书记讲话,“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站位要高,不能仅仅立足自身思考问题,要从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出发谋划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既是对以西迁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交大人要以此为学校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有信心把西安交大建设得更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张迈曾说。

让“西迁精神”在弘扬中历久弥新

  从周恩来总理就交大西迁问题发表专门讲话全文,陈学俊院士创作的“工程师之歌”,到彭康校长生前使用过的家具;从刘其昶校友毕业银制戒指到景海鹏校友穿过的宇航服和航天鞋……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
  为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交通大学西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西迁精神,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委共建交大西迁博物馆,并于2018年1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占地面积约为9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760平方米,共4层,馆内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由序厅、放映厅、展厅和多功能厅组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西迁精神图片实物展”分为溯源、西迁和致远三个部分,从溯源南洋到交通大学西迁,“从南洋走来”到“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从“永远飘扬的旗帜”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展出照片、图表和实物等共2077件,西迁人和师生校友捐赠的实物有390件。
  博物馆中还有一些难得一见的代表性展品。国内最早的高校管理章程——《南洋公学章程》诞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共15章4300余字,见证了交大悠久的建校历史;1932年第一学期钱学森的成绩单;镇馆之宝——交通大学校牌,1951年制作,高2米,宽0.45米,字体为毛体,1956年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时,从上海运至西安,并挂于学校北门(正门)直至1992年;111年前的打字机,这台由英国组装的意大利品牌英文打字机,是由西迁教授卢振荣父亲的老板从英国带来中国上海,当时西安交大许多对外的信件都是靠这台打字机打出来的……西迁博物馆还有很多展品,讲述着一个个温情动人的故事。
  “新时代,新征程,正需要我们新青年传承伟大的西迁精神。” 西安交大西迁精神“微宣讲”团队成员刘云帆说,在一次次对西迁老教授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西迁的真实故事,在一次次的“微宣讲”准备时,我们学习、感受、体会着西迁精神,在一次次“微宣讲”中,我们呼吁更多的同学、更多的青年学习传承伟大的西迁精神,更加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为祖国发展的不懈奋斗中放飞青春理想,在传承西迁精神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阐释好、展示好、传播好“西迁精神”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的作用和文物所承载的“西迁精神”。
  “陕西省文物局将继续与西安交大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开展高校博物馆教育、高校志愿者团队、高校社会实践基地等工作,在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业务交流、社会教育等方面,携手当好‘西迁精神’的弘扬人、传播者。”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在交大西迁博物馆调研后表示。
  上课之余,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们陆续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徜徉在展厅里……
  西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历史的积淀中散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徐秀丽)

【转载】来源:http://www.ncha.gov.cn/art/2020/4/27/art_722_16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