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文物暖心


发布时间:2024/1/26 0:22:52     浏览次数:

2023年,文物工作全面开花,形成热潮。文物报道出新出彩,我们的笔、我们的篇章也从涓涓细流汇入大江大海,融入文物工作发展的潮流。

这是“文物为民”的力量。2023年也是我从事文物报道的11个年头,出发在路上,不时叩问初心。这一年,我来到河北涿州双塔做了深度的调查报道。根据读者线索,我和同事赴涿州市寻访双塔,通过实地探访、深入采访等,报道反映了涿州双塔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多年却一直没开放的现实。我们的初衷很简单,想推动国宝单位开放惠及更多民众。我们的报道汇集多种声音,反映了涿州双塔迟迟不开放的背后的原因,反映了基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难题。值得一提的是,报道推出后,当地着手推动双塔开放,并制作VR对公众展示。我们希望,让文物保护和时代共进、和人民共享,也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文物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文物创新”的活力。这一年,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创新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物报道也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人民日报和国家文物局深入合作,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推出《看文物也要懂“数理化”?一起涨知识!》互动SVG、《今天,文物的“代言人”为自己“代言”!》优秀讲解员事迹展示组图和《有奖互动|哪些文物看起来像从现代“穿越”去的?》互动话题,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当天,推出短视频《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一分钟了解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和《关于景迈山申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文物报道出新出彩,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这是“文物暖心”的坚定。我的足迹可以用文物遗迹来衡量的,我的记忆深处是文物最美的样子。这一年,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人民日报以头版和一个版推出报道,记录了景迈山的山路迢迢,记录了一片茶的千年时光,也记录了景迈山人们的一张张笑脸。那些原生态茶林的自由肆意、那些沁人心脾的茶水、那些夜里响起的动人歌声,都成为报道的底色。

敦煌的风沙刮过了脸庞,南海水下考古吸引世界目光,颐和园的窗芯美轮美奂……我们报道文物的同时,也被文物温暖、被文物滋养。

是的,文物是有温度的,带着这份力量、带着这份坚定,我们继续在路上。

(人民日报政文部主任记者 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