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会说话的石头(二)


发布时间:2022/4/24 0:17:31     浏览次数:

化石有哪些类型?

化石大小悬殊,大到几十米,小到一粒芝麻的百分之一。根据其保存特点,大致可将地层中的化石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分子化石这4类。


 实体化石  

实体化石是指生物遗体保存下来的化石。生物遗体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微生物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可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而无显著的变化。常见的实体化石有动物骨骼、树干、贝壳等。

image.png

image.png

云南龙鱼化石(左)和贝壳化石(右)

 模铸化石  

模铸化石是生物遗体在岩石中留下的模印或复铸物。比较常见的有印痕化石和印模化石。印痕化石,一般是不具备硬壳的生物遗体陷落在沉积物中留下的痕迹,如植物叶片,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保存其软体印痕;印模化石,是生物壳体的轮廓构造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包括外模和内模。例如贝壳埋于泥沙中,当泥沙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溶解之后,围岩和壳的接触面上就留下了印模。

image.png

image.png

植物叶片的印痕化石

image.png

三叶虫内模化石


 遗迹化石  
遗迹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或者活动的痕迹或遗物。遗迹化石中最常见的是足迹化石,此外还有动物的爬痕、掘穴、钻孔,均可形成遗迹化石。遗物往往指动物的排泄物或卵,排泄物形成粪化石,卵成为蛋化石。

image.png

image.png

足迹化石(左)和痕迹化石(右)

image.png

恐龙蛋化石


 化学化石 

这类化石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具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古生物的遗体都因遭到破坏而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物却仍然可以保留在岩层里。因此,科学家就把这类有机物称为化学化石。随着近代化学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的提高,古代生物的有机分子(氨基酸等)可从岩层中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研究,从而对古代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化石,如琥珀,也可以称其为树脂化石。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树脂,滴落在昆虫或其他神武身上并将其完全包裹起来,又或者是这些生物被树脂的颜色所吸引,主动飞落其上,一旦陷入便无法自拔。在这些情况下,整个生物未经明显变化而保存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石化作用最终形成琥珀。它能保存生物的外部形态,但难以保存内部结构。昆虫、蜘蛛、蛙和蜥蜴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保存下来。

image.png

image.png

树脂化石——琥珀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如果把地球古代各个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层看成是一本书的书页,那么,保存在岩层中的各种生物化石就是其中的“文字”,这样,化石和地层就组成了记载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历史的“万卷书”。

image.png


1、化石告诉我们生命的来龙去脉
化石作为一块石头,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它记录了生命的存在,是见证生命进化的最重要依据。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离开了化石,对古代生物及其演化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科学家们通过对地层中大量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描绘出一幅枝繁叶茂的生物进化谱系图,从而使那些在遥远年代已经逝去的生命,又在人类的舞台上重现。那些化石证据告诉了我们生物进化的总路线,那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海洋到陆地。

image.png

依据化石建立的生物进化树

2、化石告诉我们地层的年龄

由于化石和地层是同时形成的,所以化石能够用来进行地层对比和确定地层年代。如前所述,生物进化历史基本研究清楚了,那么,根据各门类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演化趋势,就可测定出各个含化石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举个例子,中华震旦角石只出现在距今约4.6亿年前的中奥陶世时期,这是经过前人研究并被世界所公认的。一旦我们在一个新的地方找到了这个化石,那就表明产出这个化石的地层年龄为距今约4.6亿年前,地层年代为中奥陶世。

image.png

不同地点、含同一种化石的沉积岩层是同时形成的


3、化石是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记录者

化石还能够告诉我们远古时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有很多远古时期的生物类型,一直繁衍到现代,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不太会有太大变化的。那么我们可以将今论古,根据该生物在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来推测该化石产地在远古时期的环境。例如,在喜马拉雅山的岩层里,找到了许多生活在奧陶纪的古海洋生物的化石,如三叶虫、笔石、珊瑚等,而在现代海洋里,珊瑚、海百合等喜欢生活在溫暖的浅海区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喜马拉雅山地区在4亿年前曾经是一片温暖的浅海环境。

image.png


4、化石是地壳运动的见证者

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在不停运动,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化石既可以见证地壳从海到陆的垂直运动,又可以见证地壳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水平运动。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曾发现一种生活在2.5亿年前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水龙兽化石,而且这种化石在印度、非洲和南极洲等地都有发现。水龙兽是陆生四足动物,不可能漂洋过海,怎么会同时出现在隔着大洋的不同大陆上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2.5亿年前,这些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本连在一起的大陆分裂开,并向不同方向漂移,经过2.5亿年形成今天的板块格局。

image.png

水龙兽骨骼化石


此外,化石还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多种能源和矿产资源。某些资源就是古生物遗体本身形成的,如藻类、有孔虫、介形虫等生物死亡后沉落到海底,易于形成石油原料;古植物经过泥炭化和碳化作用形成煤炭,即化石燃料;铁细菌通过生理作用将从海水中吸收的低价铁变成高价铁,形成铁质皮鞘,形成最早的铁矿……总之,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值得我们人类去认识它并读懂它!



































image.png

张家界市博物馆馆藏芙蓉龙化石


芙蓉龙属脊椎动物槽齿类,产于桑植县芙蓉桥,属名为芙蓉龙。芙蓉龙属于原始初龙类,生存于三叠纪中期(距今2.3亿年),被誉为“世界恐龙之父”。芙蓉龙可为三叠纪脊椎动物种类研究,为中国中三叠世地层和全球三叠纪地层的对比提供化石依据,填补了我国古生物考古研究的许多空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桑植芙蓉桥是全球目前唯一的芙蓉龙化石产地。在2000年,国土资源部批准芙蓉龙化石产区成为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四大核心保护区之一。


组稿:符文
编辑:田嫣
图片:符文
初审:邓慧超
终审:刘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