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


发布时间:2022/4/24 0:13:40     浏览次数:

世界读书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名正言顺”地成为全球性图书日。


人间芳菲四月尽,正是读书好时节。
今天,第27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知识是良友,书本如导师。
疫情当下我们虽然不能相聚,
但是读书学习可不能停止哦 ~


image.png

阅读推荐


image.png《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内容简介: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一共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作者简介 :

尼尔·麦格雷戈,英国艺术史学者,194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2002年至2015年任大英博物馆馆长。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艺术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师之作的诞生》《英国绘画》《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等。

image.png


image.png


《国家宝藏》

内容简介 :      

国家宝藏,一句荣耀,一种隽永,一生传承。

《国家宝藏》是央视综艺频道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授权同名书籍。

这是一本沉淀中华文明的记忆之书。九大博物馆馆长甄选27件镇馆之宝,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在《千里江山图》的壮美中一窥先人背影,聆听“曾侯乙编钟”奏响的华夏正音,感悟“越王勾践剑”千秋不朽的中国剑魂……

这是一部国人智慧的集成之作。文物铭记过去的历史,也成就今天的故事。数十位国宝守护人无论职业背景、性情性格、学术成就,他们与27件国宝命运交织,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每一位国宝的创造者、挖掘者、守护者都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宝库。

这是一本文物知识普及的收藏之作。书中全部内容经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专家亲自审校修订。书中收录大量节目未播出内容,结合史料文献和专家研究成果,梳理文物知识,,揭开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人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


作者简介 :

于蕾,《国家宝藏》总导演、制片人。出生于沈阳,1998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曾担任《非常6+1》《欢乐英雄》《回声嘹亮》《咏乐汇》和《梦想中国》等大型电视栏目编导、节目制作人;担任2012年、2013年、2014年央视春晚总撰稿, 2014年兼任央视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
吕逸涛,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

image.png

《故宫儿童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

可以传家的中华文明百科

来自故宫和院校的十余位专家,历时3年,按照百科全书的体例编写,涵盖10大模块、170个主题、1800多个核心知识点,系统构建“中华文明图卷”。

立体鲜活的“家中博物馆”

集合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外100多家博物馆的文物和图片,精选1000多件珍贵的文物、2000多幅高清图片,通过精巧的设计,让知识更立体,让文物更鲜活。


作者简介 :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长期从事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指导、参与了故宫博物院与国际博物馆协会等海内外文博机构的培训交流活动。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长期从事宫廷文物的保管、整理、研究,以及各类展览的组织策划工作。学术专长侧重藏传佛教文物艺术及宫廷戏曲音乐类文物研究。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主持设计故宫东华门大修工程、符望阁大修工程、中和殿抢修加固工程等重要工程近十项。

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孙淼:主要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与项目管理,主持过《盛世文治—清宫典籍文化展》《兰亭特展》等。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主任文明: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宫廷原状陈设、宫廷藏传佛教文物和汉藏佛教艺术交流,先后主持过十多项故宫博物院文物赴外展出工作。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副处长郭威:主要从事清代宫廷史及原状陈列展览相关问题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天府永藏展》《万寿庆典展》等。

爱智德:致力于国内原创图书的策划、出版和推广,探索知识与美的融合方式,向社会传递charity(爱)、rationality(智)、morality(德)。

通达读书:致力于文化教育类图书的出版和发行,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image.png

《70件文物里的中国》

内容简介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上海博物馆编《70件文物里的中国》。在这本书里,文博领域的专家研究者们试图选取公众感兴趣的角度,以70件文物为支点,带领读者通过“物”重观中国历史漫长恢弘的演进过程。
一件器物、一幅图画、一方碑刻、一处遗址......皆为认识“中国”的一个视角,从伟大的艺术品到日常生活用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物最终汇成一幅多彩壮丽的祖国山河画卷。


作者简介 :

吕逸涛,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现馆舍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其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上海博物馆现有十个艺术陈列专馆、四个文物捐赠专室和三个特别展览厅,着力体现各艺术门类的完整发展历史,体系之完整、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image.png

《边城》

内容简介 :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田”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作者简介 :

沈从文(1902-1988),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后正式参加军队。1922年受五四运动影响离开军队到北京,学习写作。1924年起开始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发表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抗战爆发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工作。著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净化灵魂

读书是一种工作责任 令人成长进步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 可以滋养生命

今天 你读书了吗?

image.png

撰稿:田嫣

图片:来自网络

初审:邓慧超

终审:刘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