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


发布时间:2022/4/5 22:11:12     浏览次数:

image.png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最初的清明仅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名称,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 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例如扫墓、植树、踏青、插柳、放风筝等。


image.png

放风筝

image.png

插柳


那么清明是如何从节气变为节日的呢?那就要从中国古代三月上旬的另一个祭祀性节日———寒食节说起。


image.png

寒食节


image.png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最开始,那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后来的发展中又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插柳等活动。


寒食节禁火源于先秦时期改火的习俗。有学者认为“在远古人类心目中,万物有灵,火自不能例外。火焰的不断跳动,小火迅速变成大火,再加上火种的长年不灭,使火更象一种有生命之物。故世界上拜火的习俗普遍流行,凡是人类遭受与火有关的灾难,都认为是火的精灵作祟。而由于火种长年不灭,又使人们认为作祟者多是这些旧火。民间还有物件用久自能成精的迷信。人们为了免除旧火的危害,除了平常对火要小心地供奉献祭及恪守一系列禁忌外,还要举行禳解仪式,定期改火即其中一种。”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灾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于是古人在对火的认识上便形成了崇拜与禁忌意识。


image.png


到了唐代,寒食已发展成为全国性节日。自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这项吉礼,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日期接近,习俗相仿,寒食禁火三日,至清明才换新火。唐代就出现了将祭扫延后至清明的情况到了宋代以后,两个节日便自然而然地合二为一了。

 

 

清明相关诗词

image.png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image.png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image.png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清明将至,我们缅怀先人、哀悼亡者,也致敬烈士、感恩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