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博人| 高天天:用心做好每一场讲解


发布时间:2021/6/10 15:21:03     浏览次数:

初夏的午间,记者如约见到了来北京参观学习的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讲解员高天天。采访中,高天天自信又健谈,很难想象在从事讲解工作前,她曾是个内向而不善言谈的人。

“讲解员这个职业大家都太熟悉,工作单一,处在基层,工资不高,很多同仁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底气与自信,所以,我也时常在思考我们对于博物馆、对于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所在。”说到讲解员工作,高天天打开了话匣子。

2011年,大学毕业的高天天应聘进入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部担任讲解员,这一讲就是10年。

10年来,高天天共完成讲解接待3200余场、“文博课堂”300余场、“流动博物馆”进校园200余场、“沂蒙红色文化宣讲”330余场。自2017年起至今与899临沂交通旅游广播联合策划“文物会说话”特别节目并担任主讲,每期为市民讲述临沂瑰宝,普及文物知识。与都市经济广播联合推出“趣味历史课”栏目并担任主讲,完成主题栏目196期。多次在省、市级讲解员大赛及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荣获奖项。

成绩的取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也是用心做好每一场讲解的回馈。

“2011年12月,刚背完长长讲解词通过考核上岗的我,其实对于博物馆所展的文物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觉得和现代高科技的东西比起来平淡无奇。”刚开始担任讲解员时,高天天并不明白讲解员的价值所在。

直到有一天,外事办带着一批英国客人过来参观,高天天负责讲解。“当我在石刻展厅给他们念出五里堡汉画像石墓题记上的两排隶书文字时,一名外国友人突然很激动地用英语说,‘太羡慕你们了,四百年前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们是看不太懂的,而近两千年前的汉字,你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这个太了不起了。’”回想当时的情景,高天天仍然很受触动,“那一刻,我感觉内心被什么撞了一下。”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只有汉字一直流传了下来。能看得懂古汉字,能背诵文言文,知道王羲之颜真卿写的是什么,我一直觉得十分正常,从没想过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高天天笑着说,“历经千年至今没有中断的传承,只有中国有。只要这些文字在,文物在,历史在,文化在,我们国家的荣耀与风骨就会一直在。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博物馆讲解员的使命如此崇高,作为讲解员,我们要把先辈创造的文明与智慧讲述给更多人,唤起我们新一代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的讲解员,一个小小的文化工作者,是否有这么大的力量与能力去承担这个重任?2018年9月11日,高天天找到了答案。

高天天回忆说,“那天我接待了一个特殊的参观者,《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原唱任桂珍老人。在沂蒙红色文化展‘抗战中的文艺战士’主题雕塑前,任桂珍老人停了下来,望着雕塑中拉二胡的一个文艺兵,沉默了许久,跟我说起她的往事。‘在抗美援朝时,我们到部队进行文艺演出,给我配乐演奏的大姐是拉二胡的,还有一个是拉三弦的,战争结束了,他俩都没能活着回来。其实我们哪会打仗啊,但是国家有难了,文化工作者的岗位就是战场,做宣讲,搞演出,出报纸,写文章,为的就是鼓舞士气,唤起、团结大众的力量。’”

任桂珍老人的话,让高天天深受鼓舞。“那天下午,我觉得博物馆讲解员的使命如此光荣,可以把无数先辈们、文化战士们的荣耀讲给更多人听,讲述那些在革命战争中为了民族解放而发光发热的文化工作者的故事,让我更加坚定要做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长期担任讲解员的高天天,对讲解员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见解,“讲解员不仅仅是讲述者,还应该是传播者、教育者。”

除了在博物馆讲解,高天天还将讲解工作拓展到了博物馆外。临沂市博物馆自2019年起,以“讲给孩子的临沂故事”为切入点,启动了“博物馆·故事汇”系列研学课程,高天天参与其中,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影响不断扩大。

高天天介绍,“博物馆·故事汇”每节课讲述“1个历史文化名人+1个成语+1件文物”。通过讲述临沂历史上的名人故事,让学生了解人物生活的历史时代并学习人物的闪光点;选取与人物或历史背景相关的成语,让学生与学校教学产生关联,巩固拓展知识;选取的成语又都是与临沂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相关的,让学生通过成语,认识文物,透过真实的文物,巩固成语的学习,同时进一步了解千百年前临沂历史上闪光人物的传奇故事。课程设置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采用课堂授课、展厅讲解、历史情景剧模拟表演、分组讨论、模拟制作文物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用具体可感的互动性教学与讲述唤起青少年对历史人文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历史的浸润与了解。

2019年6月,高天天的讲解场地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凸显而不断扩大,除了之前的展厅、校园、乡村、电台以外,又多了一个场所——临沂监狱。

在临沂监狱,高天天讲述了一件革命文物——郯城县荣誉军人李金祥的立功证和抚恤证的故事。“在解放战争中,李金祥老人身负重伤,本可以被安排在荣军医院养伤,可是双腿尚未痊愈的他三番五次找组织请愿重回战场。医生告诉他,这个时候回去,右腿就再也好不了了,但他毅然回到了战场。这是李金祥老人的选择,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太多沂蒙儿女都坚持着一个共同的选择。”高天天讲述道,那天的课时间很长,其中一位服刑人员认真地说,如果有机会,在善与恶、社会与自我之间,他也想体验一把不一样的人生,有一次不同以往的选择。“这是博物馆讲解员和几件革命文物的一段工作日志,也是我们讲述红色文化最初的使命。”

“讲解员的工作很小,每天把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历史讲给大家听;讲解员的工作也很大,传播文明、弘扬文化、启迪精神,用我们的知识与语言给人温暖、自信与力量。”高天天说道。

转自国家文物局